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满瑞网,常常带来温暖和光明,照亮人生的旅程。周用菊与石庆才的爱情故事,便是一段跨越生死的深情誓言,展现了真爱的不朽和人性的光辉。
周用菊与石庆才自小生长在重庆市大足县的一个小巷子里,两家的院门对着,石家院门刚好正对周家的大门。两人从小便是青梅竹马,每天放学后,总是在巷口碰面,或是欢笑着聊起家长的琐事,或是数着圈子里的鸡猪。十几年如一日,他们一同上学,一同放学,彼此相伴,嬉戏打闹,渐渐地,两颗心靠得越来越近。到了十七八岁,两人开始意识到彼此间的情感超越了友情,暗生爱意。
石庆才为人踏实、朴实,脸上常带着阳光般的笑容,经常默默地帮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还常常带些自家种的蔬菜水果送给周用菊。周用菊知道石庆才家境贫寒,常常腼腆地接受他的帮助,自己悄悄为他留些零花钱。在他们长大后,石庆才终于鼓起勇气,向周用菊表露心迹。周用菊红着脸回应,她早已从小就喜欢上了他。于是,两人正式确立了关系,两家的长辈也为他们定下了婚约。
展开剩余81%根据当地的传统,订婚后,两人需要各自回家,等着结婚的日子到来。然而,石庆才舍不得离开周用菊,时常偷偷跑去看她。直到某天,村里发布了征兵通知,石庆才意识到自己该为国家出一份微薄的力量了。1978年初春,石庆才应征入伍,他在部队中表现出色,仅半年便晋升为班长。在入伍之前,他向周用菊承诺,自己将在一年后退伍并和她结婚。
然而,时光荏苒,春去秋来,转眼来到了1979年春,石庆才所在的部队接到了赴越南自卫反击战的任务。临行前,他给周用菊写了一封信,表达了对她的思念以及歉意,请她再等自己一年,信中写道:“用菊,我一定会平安回来,赎回我迟到的承诺,你放心,我会回来娶你。”然而命运总是无情的,1979年2月,石庆才在平鲁公路一战中为掩护战友撤退英勇牺牲,年仅24岁。
石庆才的牺牲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如晴天霹雳。部队最终通过途径将消息送到石家,石家的所有人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中。得知噩耗的周用菊几乎崩溃,她记得石庆才在临行前的信,自己等了一年,却再也等不到他归来。现实告诉她,那个她深爱的人再也不会回来了。
周用菊深陷痛苦,默默回忆与石庆才一起度过的青葱岁月,那段时光成了她内心最深的痛。为了永远守住这段记忆,周用菊做出了一项决定——她终其一生,不再嫁人。她要守着这份深沉的爱情,守着对石庆才一生的思念。
然而,石庆才牺牲后满瑞网,石家陷入了困境。石母双目失明,石父身体虚弱,而年幼的石庆才弟弟仍需照顾,家庭的重担压得石家人喘不过气来。为了报答石庆才,周用菊主动搬进石家,承担起照顾公婆和抚养弟弟的责任。十年过去,石庆才的弟弟已经长大成人,为了延续石家的香火,周用菊决定嫁给石庆才的弟弟,继续守护这个家。
尽管周用菊已经嫁给了石庆才的弟弟,但她心底深处,石庆才依然是她生命中的唯一爱人。她选择嫁给石庆才的弟弟,实际上只是为了更好地守护这个家,守护他心底那份忠诚的承诺。然而,命运再次捉弄她。1998年,周用菊照顾了20年的婆婆去世,石庆才的弟弟也因病去世。无奈之下,周用菊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家乡,去了外地打工。
光阴流逝,35年过去了,周用菊依然坚持着一个信念——等待石庆才平安归来。2014年,云南省举办了烈士牺牲35周年纪念活动,周用菊作为烈士家属被邀请参加。这是她第一次来到云南,也是第一次来到石庆才安息的烈士陵园。35年后,她终于有机会亲自看到石庆才的墓碑,亲手触摸刻着他名字的石头,哪怕墓碑上只是黑白的照片,依旧让她热泪盈眶。
站在墓前,看到石庆才生前的照片,周用菊再也控制不住情绪,泪水顿时涌上眼眶。“庆才,我来看你了!我一直在等你,还记得我吗?”她哽咽着,紧紧抱住墓碑,泪水湿透了墓前的土地。她知道,石庆才再也不会回来了,但她终于可以来这里,感受那份深爱的存在。她轻轻抚摸墓碑上的名字,低声讲述起他们儿时的故事,每一个细节都如此鲜活。
周用菊的举动深深感动了参加纪念活动的老兵们,他们认出她就是烈士石庆才的未婚妻。35年来,她始终未曾嫁人,凭借着对石庆才深沉的爱与思念,作为弟媳守护着石家的家人。老兵们纷纷起立,向她行礼致敬。“周姐,您是我们的英雄!您值得我们每个人的尊敬!”他们齐声道。
现场三千多名军人和烈士家属都被周用菊这种大爱精神所感染,自发地起立,向这位坚守家国的烈士家属致敬。周用菊含泪说:“不,我不是什么英雄,我只是一个普通女人,只是尽了一个女人应尽的责任。真正的英雄是庆才,是所有为国捐躯的烈士!”
老兵们纷纷走上前与周用菊握手,表达自己的敬意,他们表示:“有您这样的好军属,我们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誓死保家卫国。”
周用菊与石庆才那段忠诚动人的爱情故事,很快传遍了社会的各个角落,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榜样。石庆才虽永远离开了人世,但他与周用菊的故事,犹如一颗永不熄灭的星,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。他们用一生践行了“家国天下,忠孝两全”的中华美德,也留下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传奇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方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